摘要:生態資產產權和生態產品產權緊密相連。生態資產產權交易實質上是有償轉讓其產出的生態產品所有權的行為,主要目的是實現生態產品市場價值最大化,因此生態資產產權交易機制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基礎。文章以浙江省麗水市“河權到戶”改革為例,梳理總結了生態資產產權交易過程中資產確權、資產定價、市場交易、生態經營、金融賦能、多維監管等“河權到戶”改革運行邏輯的六個重要環節,并對生態資產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定價缺乏標準、交易缺少市場、經營欠缺路徑、金融監管難以閉環等四個方面問題進行分析,在理論層面提出完善生態資產產權制度、完善生態資產產權交易制度、拓寬可持續經營路徑、強化生態資產金融創新等完善生態資產產權交易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資產;“河權到戶”;生態資產確權;產權交易;麗水市
中圖分類號:F062.1;X22;F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6995(2023)08-0010-08
DOI:10.19676/j.cnki.1672-6995.000926
基金項目:“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區域生態產品核算技術方法與價值實現機制”(2022YFF1301800)
作者簡介:李璞(1983—),女,浙江省麗水市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經濟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生態資產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通訊作者:歐陽志云(1962—),男,湖南省攸縣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研究方向:生態系統評價與保護。E-mail:zyouyang@rcee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