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技術的改革 推動土壤修復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18-07-20 點擊次數:848次
目前,國內外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種類繁多,優劣難辨,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評估,才能為修復技術的篩選和實際應用提供依據。我國土壤修復行業起步較晚,相關技術積累遠未達到國外的深度和廣度。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政策,在土壤修復技術、裝備上頻頻發力。
在土壤修復技術方面,2017年4月,《“十三五”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對不同用地土壤修復技術提出了不同要求: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技術;工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與安全開發利用技術;固體廢物處置場地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礦區土壤污染控制與綜合修復技術;土壤污染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技術。
在土壤修復裝備上面,2017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水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等八個重點發展領域,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行業亟待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發方向。
我國土壤修復市場廣闊,當前受污染耕地面積已經超過5000萬畝,再加上過去粗放發展產生的受污染工業用地。粗略估計,當前我國土壤修復市場需求規模已經超過萬億。
因此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為熱門的是污染場地修復,由于城市范圍的擴容,以前的工礦企業用地逐步變成了城鎮建設用地,但工礦企業用地當年的污染亟待治理,場地修復成為行業焦點。而耕地修復市場隨著國家對確保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視逐步落實,也開始壯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土壤修復技術尚未完善,土壤修復成本較高,政府與業主不可能承擔如此高額的修復費用,去對所有污染土地進行修復。
隨著國家與社會對環保要求的提高,準確監測土壤污染風險成為土壤修復相關者的首要之選,因此土壤修復前期工作-土壤監測、土壤污染修復風險評估將會獲得爆發性發展。